实际上真空是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空间状态,是一种物理现象。对于制冷设备来说,抽真空是生产、安装、维修充注制冷剂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它能抽出制冷设备和管道中的空气,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杂质,这些气体会对我们制冷设备正常运行造成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氮气属于不凝性气体。所谓的不凝性气体,指气体随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不随制冷剂一起冷凝,也不产生制冷效应。
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对制冷系统有很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会使系统冷凝压力升高,冷凝温度上升,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耗电量增加。氮气进入到蒸发器里面,不能随着制冷剂蒸发,同样会占据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使制冷剂不能充分蒸发,制冷效率降低。同时,由于排气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润滑油碳化,影响润滑效果,严重时甚至会烧毁制冷压缩机电机。
氧气和氮气一样,也都属于不凝性气体,上面我们已有分析过不凝性气体的危害,这里我们不再重复。不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相对于氮气而言,氧气如果进入制冷系统,还有以下这些危害:
空气中的氧气会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冻油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机物,最后形成杂质,进入到制冷系统,造成脏堵等不良后果。
氧气与制冷剂、水蒸气杂质易产生酸性化学反应,使冷冻油氧化。这些酸性物质会损坏制冷系统的各个组件,破坏电机的绝缘层。同时这些酸产物会一直停留在制冷系统里面,起初可能没任何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能会引起压缩机的损毁。
水蒸气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对制冷系统最直观的影响有以下三点,我们用图文方式来说明下:
制冷系统里面有水,第一个影响的就是节流结构。当水蒸气进入到节流机构的时候,温度迅速降低,水到达冰点,产生结冰,堵住了节流结构细小的通孔,产生冰堵的故障。
水蒸气在压缩机压缩的过程中,遇到高温与冷冻油、制冷剂、有机物等,会导致电动机绕组受损、金属腐蚀并形成渣泥沉积物。(此处可插入压缩机内部因水蒸气产生渣泥沉积物的图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制冷设备效果,延长制冷设备寿命,保证制冷设备没有不凝性气体,必须对制冷系统抽真空。
当系统和真空泵连接无误后,建议在制冷设备的高压端和低压端同时抽真空。正常系统线mmHg 以下,抽真空时间应根据机型制冷系统大小和真空泵的大小来确定(如果抽真空过程压力回升速率并未下降,可能系统仍存在水汽,或者存在微小的泄漏)。
抽真空完成后,将线 分钟。如果回升不超过 6.6Pa,则抽真空合格。如果压力回升超过 6.6Pa,则需再次抽真空并找到泄漏点。
使用数显式真空计,可准确判断制冷系统是否有泄漏。由于传统的指针机械压力表存在易受损、误差大、检测结果难以确定等因素,数字式真空计正逐步开始取代传统机械表。
当压缩机来霜时,如果迅速关小吸气阀以降低产冷量,这种操作方式会导致压缩机的吸气压力降低,压缩比增大,从而使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下降,相对增加耗电量。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根据真实的情况,采用合适的除霜方式,如热气除霜、电加热除霜等,在保证除霜效果的同时,最好能够降低对制冷系统运行的影响,降低能耗。
实例分析:以某R22制冷系统为例,实测的冷凝压力为13.2kg/cm表压,当时的环境气温为35℃。通过查阅《R22制冷剂的温度压力对照表》,可得知在温度为35℃时,该制冷剂对应的饱和压力为12.3kg/cm表压。由于实测的冷凝压力13.2kg/cm表压高于对应饱和压力12.3kg/cm表压,根据上述判断方法,说明该系统中
R22 机组排气过热度在 18~28 度之间,R134a 机组排气过热度在 12~20 度之间。例如,当发现机组排气过热度过低时,能够最终靠检查制冷剂的充注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运行参数等,找出导致过热度过低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