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中印制冷剂行业报告:配额缩紧下的供需格局与市场机遇
2025年11月11日,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氧健康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氧促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与会领导及专家随后赴成都联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帮医疗”)进行了专题考察与座谈。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国氧健康事业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氧促会成立大会于上午举行,由秘书长洑春干主持。大会公布了第一届委员会名单并举行颁证仪式,联帮医疗董事长谢邦庆被聘为副主席。
随后,首届主席刘应书教授作主旨发言。他回顾道,中国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家用制供氧生产基地,成就显著。展望未来,他指出行业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在需求端,高原供氧已成共识,新疆、西藏、云南等市场即将启动;平原地区从家庭到养老场所的供氧需求也生机勃勃,成为社会热点。在供给端,制氧机、弥散供氧系统、氧舱等产品日趋多样化。在支撑条件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持续增长,制氧机价格日趋亲民,已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健康产品;加之数亿规模的老龄化人口趋势,以及国家“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共同为产业描绘出广阔前景。
刘主席也指出,行业在“设备质量、标准体系、售后服务及公众认知”等方面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他系统阐述了氧促会的核心使命与行动规划:氧促会将秉持“打基础、编标准、做宣传、架桥梁”的核心使命,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普及氧健康知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大路径,实施涵盖行业调研、研发技术、赋能养老、政策协助、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等十四项具体举措,引领行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
在专题报告环节,肖华军、赵奇侠、王世锋、杨雄、瞿海波及谢邦庆等行业专家,分别就氧与健康、健康养老产业用氧、高原制供氧、家用制氧机、微型无油压缩机及医院集中供氧系统等议题作了专题报告,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下午,嘉宾们莅临联帮医疗,参观了生产车间与产品展厅,进一步探索了联帮医疗在制氧供氧领域28年的发展历史与技术创新。
在参观过程中,联帮医疗自主研发的低压无油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非常关注。该产品凭借在节能、环保与经济性方面的显著优势,已成熟应用于医疗机构、高原政企、高原旅游、健康管理机构及海外等多类场景,能够为不同用户更好的提供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氧产品与解决方案,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结束后,以“氧护生命,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座谈会随即召开。联帮医疗董事长谢邦庆致欢迎辞,他率先剖析了医用集中供氧系统面临的系统性挑战,由此引出了对全行业共性问题的关注,并引导参加会议的专家围绕以下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首先,关于医用集中供氧领域,会议深入探讨了其作为二类医疗器械在现行体系下面临的困惑。专家觉得,推动其价值回归的重点是明确其医疗器械属性,倡导“医建分离”的独立采购与专业运维模式,从而筑牢医院生命支持系统的安全基石。
随后,议题扩展至“中国制氧机行业现状与挑战”。参加会议的专家指出,家用及民用制氧机领域同样面临标准不一、价格战激烈及消费者认知不足等痛点。破局的重点是全行业协同,着手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并大力开展消费者教育,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进而,在探讨“高原地区氧气需求与市场潜力”时,专家们认为高原地区存在明确的刚性需求,但市场潜力远未释放。未来需加强高原地区氧疗知识普及,并研发更适配当地环境特点的氧疗设备,以满足并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
最后,在展望“制氧行业未来发展前途”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行业未来的增长动力将来自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宽。制氧机、微压氧舱等健康设备将从传统医疗领域,加速走向家庭保健、养老康复、运动恢复等更广阔的民用市场,潜力巨大。为此,行业需加强合作、拓展场景、强化品牌,一同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座谈会最后,刘应书主席作总结发言。他对与会嘉宾的深入讲解表示肯定,并指出,实现“家家有、人人用、天天吸”的氧健康美好生活是行业的共同目标。他强调,氧促会刚刚成立,“万丈高楼平地起,路要一步一步走”,当务之急是“打基础、搞普及”。他同时号召大家积极反馈实际困难,共同梳理行业痛点,为氧促会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凝聚了行业共识,集结了产业力量,为中国氧健康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