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中印制冷剂行业报告:配额缩紧下的供需格局与市场机遇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化工市场中,制冷剂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激动人心的变革。根据太平洋证券最近发布的化工行业周报显示,三代制冷剂的毛利率正持续提升,而二代制冷剂的配额却遭遇了大幅度削减。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更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用氟利昂等二代制冷剂的行业受到了慢慢的变多的限制。为响应国际社会对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的担忧,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化学品配额制度,其中也包括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配额。
在中国,生态环境部近日公示了2025年度制冷剂配额,其中二代制冷剂(HCFCs)的生产配额被削减至16.36万吨,同比减少4.96万吨,而三代制冷剂(HFCs)的生产配额则有所增加,达到79.19万吨,同比增加4.34万吨。这一消息意味着,作为新一代环保型制冷剂的三代制冷剂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实,三代制冷剂的市场需求预测将大幅度上升。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截至1月12日,本周R32和R134a等三代制冷剂的毛利已明显提升,其中R32的毛利率达到了26941.13元/吨,较上周增加了499元/吨。这样的数据不仅展现了三代制冷剂的强劲表现,还预示着未来市场之间的竞争中,采用更环保制冷方案的企业将获得更加多的市场份额。
特别是考虑到行业内的供需关系,二代制冷剂配额的大幅削减将导致市场供应紧张,进而为三代制冷剂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市场逐步向环保导向转型的过程中,相关企业无疑将正面临盈利的机遇。
除了制冷剂行业的变化外,烧碱行业也正在迎来新的价格动态。由于供应链受到紧张影响,烧碱的市场行情报价在近期出现显著上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9日,中国固体烧碱的价格已上调至3859元/吨,较上周上涨154元/吨。这一涨幅主要是由于陕西地区的片碱装置计划于2月底恢复生产,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碱厂的生产仍基本维持稳定。
随着环保政策的更为严格,烧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其生产和售价亦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因此,对于从事烧碱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尤其是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如何优化生产流程、控制成本,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制冷剂和烧碱市场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要迅速适应新政策的导向,重视环境保护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以保持竞争优势。同时,投资者也应重视相关企业动态,比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和永和股份等,这一些企业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或许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制冷剂行业和烧碱市场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您又怎么样看待这场行业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与思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